l

《王安石传》自序

王安石传 |
11
| |

自序

自从我知道研究学问,就衷心信奉王安石,许多年前就想为他作传,因为有其他的事牵累,没有能完成。最近一段时间研究历史到宋代,想要考证熙丰新法的 真相,追究它的原因和结果,鉴别它的利害得失,把它作为预测未来的参照材料。而查看原有的史书,内容遗漏杂乱,看不出它们的章 法和准则,再加上门户之见,过分的指责,虚构的事实,处处矛盾。于是发愤拿来《临川文集》反复研究探索,再加上数十种宋人的文集笔记,来和宋史诸传相印 证;几百年来哲人和博学之士的言论足以使人相信的,都阅读一番,也有十几家。查考不同材料的内容,衡量是非之后,才感叹我原来自认为了解王安石、尊崇王安 石,就和取一些地上的雨水就认为知道了大海,看到窗口的光亮就认为看到整个天空没有什么区别了。而流俗之人诋毁王安石、污蔑王安石,也和小鸟嘲笑大鹏、蚂 蚁摇动大树没有什么两样。于是自不量力,奋笔写成这本书,并不是为过去的历史翻一场公案,只要让人们知道伟人的模范行为,也许在几百代之后还会有人再提起 他们,那我这番努力就不算白费。新会梁启超。

例言

本书以阐述王安石的政治方略为第一目的,因此对他所创立的新法的内容和得失,都讲得特别详细,还经常将现代欧美的政治与它相比较,使读者能对于新旧知识都得以领会。

《宋史》中熙宁、元丰年间的记载,是宋南渡后史官写的,元代的人沿袭了这些说法,这些言论都是出自王安石的反对者之口,不足以使人相信。本书中对他们污蔑王安石的地方都一一详细分辨,列出“考异”若干条。

王安石不仅是中国的大政治家,还是中国的大文学家,因此对他的诗文抄录得比较多。分散在各章 节中的,都与政治有关,那些只可作为文学楷模的,也摘录十几首放入最后两章 ,使读者能根据这些了解到他作品的全貌。

写稿时所参考的书籍不下百种,取材最多的是蔡元凤先生的《王荆公年谱》。先生名上翔,干嘉间人,他学问的渊博,文章 的美好,都是近世罕见的,他所着《王荆公年谱》共二十五卷,杂录两卷,成书时他已经是八十八岁高龄,大概将毕生的精力都花费在这上面。他的书流传得很少, 而他这个人在士大夫们那里也没有什么名声,他是不是那种不求闻达的君子呢?于是在这里写上几句,以便让写史的人知道。

本书的写作信笔而成,没有反复检查,杂乱和错误之处,自知不会少,还希望海内学识渊博的人给予教诲。

着者

热门标签
相关内容

若未声明原创,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。

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对于分享的信息,请务必谨慎参考。


本文对您有帮助吗?
如果有帮助到您,请给我们点赞鼓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