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

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?

帆书 |
15
| |
【加】彼得·利耶达尔

上课讲了很多内容,但学生听不进去,老是读不懂题目;设置了丰富的教学活动,但学生能吸收的非常少,学习成绩也上不去,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为什么教会学生思考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?

本期新书,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育系教授彼得·利耶达尔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经验, 基于10000个课时的研究,提出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、让学生能主动思考的方法,建立思考型课堂,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教学,引导孩子摆脱假装思考的恶性循环,真正地投入学习之中。

作者简介:[加] 彼得·利耶达尔,教育系教授,教育研究者,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育系教授,加拿大数学教育研究会主席,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研究员。二十年来专注研究课堂教学,并为四百多名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培训,还在世界各地开展以“思考型课堂”为主题的讲座。

主要内容
《为什么你的学生不思考?》让教育回归本质,让学生学会思考。

构建思考型课堂的十四个工具

一、布置思考题
在上课后五分钟内布置思考题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进行思考。
二、随机分组
探索课堂合作方式,频繁地进行透明化的随机分组,可以打破学生之间的社交壁垒,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之中,促进知识的流动。
三、运用白板
在教室中布置白板能让学生更敢于主动参与课堂解题过程,改变其被动的行为习惯。
老师要学会肯定错误想法的价值,让学生更加敢于表达。
四、课桌椅随意摆放
非直线、不对称的就座方式,能够打造自由思考的空间。
要保证同一个小组的人坐在一起,且能够站起来随意走动。
五、只回答持续思考的问题
接近性问题:只能表明自己在听课,老师即使回答了也对解题没什么帮助。
停止思考的问题:表明自己不想继续思考,对解题本身没有帮助的问题。
持续思考的问题:表明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,想要继续探索。
在应对学生提问时,只回答持续思考的问题,不仅可以减少教师任务量,还可以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。
六、站着口述题目
布置题目时,老师和学生都站着,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。
老师不需要把整个题目全部写在黑板上,只用写题干的重要数据。
七、布置有效果的作业
学生往往分为四类:根本不做作业;抄作业应付检查;让别人帮忙写;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。
布置自测题,隔一段时间在课堂上讨论解题思路,帮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。
八、让知识流动起来
允许学生之间交流解题思路,互相借鉴,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活跃度,培养学生自主性。
九、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
设置有梯度的任务,保证布置的题目在太难和太简单之间,这样学生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,始终充满兴趣。
转变学生参与方式,让学生在给同学讲题的过程中思考出更新的解题思路。
十、底层巩固
从最基础的的内容讲起,保证班上每一个人都没有知识盲点。
老师要对不同小组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,边讲边做板书,帮助学生分层巩固知识点。
十一、记有意义的笔记
记有用的笔记,在课堂最后十分钟整理重点思路脉络,三周后学生凭借笔记仍能记起课堂的内容。
十二、评价你重视的能力
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,包括耐心程度、挑战自我的能力、合作能力。
并非每节课都需要进行评价,在认为学生需要改变时进行评估,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。
十三、进行形成性评价
在评价时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,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要求,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、没学会什么。
十四、使用数据收集型的评分方式
小心“客观的暴政”,仅仅依靠平均分来评估学习水平可能有失偏颇。
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,采用数据收集型的评分方式,更精细地评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,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,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。

综合运用

工具包一
运用布置思考题;频繁透明化地随机分组;运用白板。
这些方法必须同时使用,可以优化课堂设置。

工具包二
课桌椅随意摆放;只回答持续思考的问题;站着口述题目;布置自测题;让知识流动起来。
使用这些方法时不分先后。

工具包三
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;底层巩固;让学生记有意义的笔记。
使用这些方法时最好按照顺序。

工具包四
评价你重视的能力;进行形成性评价;使用数据收集型评分方式
在使用这些方法前要保证前三个工具包已经顺利应用。

结合使用四种方法
底层巩固;让学生记有意义的笔记;布置自测题;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、没学会什么。
这四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将集体认知转化为个人认知。

热门标签
相关内容

若未声明原创,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。

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对于分享的信息,请务必谨慎参考。


本文对您有帮助吗?
如果有帮助到您,请给我们点赞鼓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