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

第一章 词类(实词) - 第八节 数词

古汉语字典 |
3
| |
8.1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,在结构中主要充当定语和补语以修饰名词和动词的实词叫“数词”。数词主要表示数量,可以分为基数词、概数词、序数词三个小类。基数词是表示基本数目的数词,概数词是表示不确定的数量的数词,序数词是表示次序先后的数词[196]
(1)基数词。例如:
素丝组之,良马 之。(《诗经·鄘风·干旄》)
夫子欲之,吾 臣者皆不欲也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天子棺椁 重,诸侯 重,大夫 重,士 重。(《庄子·天下》)
晋侯在外十九 年矣。(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)
割地而朝者三十 国。(《韩非子·五蠹》)
京兆尹,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 ,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 。(《汉书·地理志》)
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 有三千。(《国语·越语下》)[197]
予临 民,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。(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)[198]
丰年多黍多稌,亦有高廪,万亿及 。(《诗经·周颂·丰年》)[199]
既至,受赏,赐及有功之士。是岁费凡百余巨万 。(《史记·平准书》)[200]
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,多赏赐以大万 数。(《汉书·鲍宣传》)[201]
晋侯以乐之 赐魏绛。(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)
(2)概数词。例如:
子来 日矣?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
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 人矣。(《管子·问》)
数问其家金馀尚有几所 。(《汉书·疏广传》)
堂高 仞,榱题 尺,我得志弗为也。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
问天子之年,对曰:闻之始服衣若干 尺矣。(《礼记·曲礼下》)
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。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
韩事秦三十 年,出则为捍蔽,入则为蓆荐。(《韩非子·存韩》)
十八日 而病愈。(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)
(3)序数词。例如:
月流火, 月授衣。(《诗经·幽风·七月》)
不祀, 也;耆酒, 也;弃仲章而夺黎氏地, 也;虐我伯姬, 也;伤其君目, 也。(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)[202]
故政不可不慎也,务三而已: 曰择人, 曰因民, 曰从时。(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)
白起率数万之师,以与楚战,一战举鄢、郢, 战烧夷陵,南并蜀、汉。(《战国策·秦策》)
初一 曰五行,次二 曰敬用事,次三 曰农用八政,次四 曰协用五纪……(《尚书·洪范》)
命曰:“诛不孝,无易树子,无以妾为妻。” 命曰:“尊贤育才,以彰有德。” 命曰:…… 命曰:……(《孟子·告子下》)
生而知之者, 也;学而知之者, 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 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 矣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太上 不辱先,其次 不辱身,其次 不辱理色,其次 不辱辞令,其次 诎体受辱,其次 易服受辱,其次 关木索被箠楚受辱,最下 腐刑极矣。(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)
作《五帝本纪》第一 。……作《夏本纪》第二 。……作《殷本纪》第三 。……作《周本纪》第四 ……(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)
岁课 科四十人为郎中, 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, 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。(《汉书·儒林传》)
8.2 在上古汉语中,序数词与基数词在形式上往往没有分别,《论语·述而》“三月不知肉味”的“三月”(三个月),跟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“七月流火”的“七月”(七月份)在形式上并无二致。
因为序数词和基数词的形式相同,所以有时就会产生歧义甚至误解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三国魏国何晏注:“《易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。年五十而知天命,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,故可以无大过。”这是以“五十”为序数词,意思是“到五十岁的时候来学习《易》”。程树德《论语集释》引龚元玠《十三经客难》:“先儒句读未明。当‘五’一读,‘十’一读,言或五或十,以所加年言。”[203] 龚氏是把“五”和“十”作为基数词,意思是“加给我几年,或五年,或十年,来学习《易》”。可以说,这两种理解都有道理。
《庄子·达生》:“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,则失者锱铢。”“五六月”,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引司马彪云:“黏蝉时也。”这是以“五”、“六”为序数词。成玄英疏:“初学承蜩,时经半岁,运手停审,故所失不多。”这是以“五”、“六”为基数词。司马彪说五六月为黏蝉之时,可是已经到了黏蝉的时令才练习“累丸”的技术,不是太晚了吗?何况周朝的五六月,相当于夏朝的三四月,又并非黏蝉的时候。可见这里的“五”、“六”应该是基数词,司马彪是错把基数词当作序数词了。
8.3 现代汉语的概数词“三四”、“三五”、“千万”等,在古汉语中也有说成“四三”、“五三”、“万千”的,这叫做“大数冠小数”。例如:
或十年,或七八年,或五六年,或四三 年。(《尚书·无逸》)
受有臣亿万 ,惟亿万 心;予有臣三千,惟一心。(《尚书·泰誓上》)[204]
人民之众兆亿 ,侯盈厥泽陵。(《墨子·明鬼下》)
庄蹻起,楚分而为四参 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?(《史记·礼书》)[205]
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 千人。(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)
且诸君独以身从我,多者三两 人;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,功不可忘也!(《汉书·萧何传》)
概数词“数”与数词的组合,也有与后代词序不同者。例如:
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。(《庄子·人间世》)
古有万国,今有十数 焉。(《荀子·富国》)
十数 人者,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。(《韩非子·难言》)
各历二三期,功未就,费亦各巨万十数 。(《史记·平准书》)
每居海上从蜻游,蜻之至者百数 而不止。(《吕氏春秋·精喻》)
今虽亡曹参等百数 ,何缺于汉?(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)
民人抵罪,多者一县百数 。(《汉书·食货志》)
网罗天下异能之士,至者前后千数 ,皆令记说廷中。(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)
士卒之逃事状匿,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,而上不得者万数 。(《韩非子·诡使》)
初,汉两将大出围单于,所杀虏八九万,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 。(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)
这里所谓“十数”,按后代词序应是“数十”,因而并不是“十馀,十多”的意思。“百数”、“千数”、“万数”与此同[206]
热门标签

若未声明原创,则内容来源自互联网。

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对于分享的信息,请务必谨慎参考。


本文对您有帮助吗?
如果有帮助到您,请给我们点赞鼓励